【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 陳杭)2018年以來,北京市、區兩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全部建立,目前已設立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7849個、選聘人民調解員42125人,年均調解糾紛21.6萬余件、排查糾紛34.4萬余次。這是記者8日從北京市司法局獲悉的。
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成為首都乃至全國調解品牌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張國強表示,目前北京共有1428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去年,北京評定產生無等級調解員9535人,四級調解員18010人,三級調解員1186人,二級調解員625人,一級人民調解員90人,專職專業化發展的調解隊伍讓民眾對調解工作更加信任。
張國強表示,北京市司法局聯合市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設立北京知識產權調解中心、20家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調委會及12家調解工作室,覆蓋全市十大高精尖產業、涵蓋高端產業片區和重點園區,2022年調解平均時長縮短到32天,平均耗時僅為訴訟審理時長的23%。2020年,北京“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被商務部、司法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11部門向全國復制推廣。
合作共建“訴非云聯機制”
首都版權協會秘書長、首都版權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馮華表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版權保護工作面臨侵權形式多樣化、侵權成本低的巨大挑戰,不僅訴訟案件量激增,而且權利人手中仍有大量未訴、待訴案件。首都版權協會于2020年12月掛牌成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為國內受理案件類型最全、最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版權保護領域人民調解組織。
馮華說,該協會依托線上調解平臺與北京互聯網法院合作共建了“訴非云聯機制”,主要包括調解平臺“云對接”、非訴調解“云指導”以及促進履行“云化解”三項工作機制。
其中,“云對接”即采取自動推薦+人工咨詢的方式,引導當事人更多選擇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爭議;“云指導”即法官通過管理員賬號線上參與指導調解,提高調解工作效率與質量;“云化解”即將法律關系簡單、侵權事實明確的同一原告、同一被告的批量型維權案件轉入非訴階段處理,通過參考法院的現有判決進行調解,實現訴訟案件“繁簡分流”。
據悉,該機制運行三年來已累計受理案件18345件,2022年全市法院受理著作權糾紛案件量同比下降27.2%,助力訴源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