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開展選繭、煮繭、繅絲。
日前,中國商報記者走進位于貴州省羅甸縣邊陽鎮工業園區的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生產線上,幾十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選繭、煮繭、繅絲、返絲、編絲等作業,一道道精細的工序讓雪白的蠶繭最終變成了一捆捆優質的生絲。
“我從正月初十就來廠里上班了,現在廠里訂單多,我們都在加班加點趕制產品。”務工群眾黃同會說,就近務工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所以就沒有外出打工,現在工資每月也有4000多元,很不錯。
“公司自成立以來,專注于繅絲研發、生產和銷售,憑借著過硬的產品質量,產品暢銷多個省市,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賴與支持。”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克武說,企業原料和訂單都比較充足,目前有65個工人在趕訂單,預計第一季度白產絲產量約8噸以上,產值約450萬元。隨著訂單的不斷增加,工廠還計劃再招聘一些工人來滿足生產的需求,全年的產量計劃達到白產絲100噸,產值約5000萬元以上。
連日來,羅甸縣各企業生產車間內機器隆隆開足馬力,工人們干勁十足,趕訂單、忙生產,呈現出一派火熱景象。
在該縣邊陽鎮工業園區內的貴州焱工輕工制造有限公司,各生產線馬力全開,力爭實現一季度業績“開門紅”。“我們正月初九正式復工復產,今年的訂單很多,目前有20條生產線在趕制訂單,希望盡快把貨品交到客戶手上,爭取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貴州焱工輕工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漆仕梅如是說。
據了解,為促進企業年后復工復產,羅甸縣通過強化部門聯動,為企業提供復工復產要素保障,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幫助企業增強發展動力。同時,組織開展多場招聘會,搭建企業和求職者之間的溝通平臺,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確保企業有足夠的人力投入生產,奮力沖刺新年“開門紅”。目前,羅甸縣已復工復產的規模以上企業有78家,復工復產率達100%。
“為確保企業復工復產和第一季度‘開門紅’,管委會協同相關部門,在做好企業安全生產、招工用工、用水用電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務工作。”羅甸縣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肖念兵說,羅甸將以設立省級經濟開發區為契機,做好產業規劃、項目謀劃、雙招雙引、企業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