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區蘇嘴鎮始終堅持將 “農頭工尾”“糧頭食尾” 的精髓要義落細落實到 “土特產” 發展上,深度挖掘內生資源,大力發展 “小西瓜 +” 組合輪作和生豬循環種養主導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裂變升級,實現了從省重點扶貧鎮到 “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 的精彩蝶變。
以 “土” 為根,因地制宜找準發展路子
全面推行村級黨組織領辦集體合作社,引導村集體自主流轉土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以村集體先行先試引導形成 “集體合作社 + 農戶”“企業基地 + 合作社 + 農戶” 等多種聯農帶農模式。目前,全鎮 22 個村居自營土地流轉面積達 8100 余畝,建有 “小西瓜 +” 設施農業 1300 余畝,畝均純收益達 7000 余元,2023 年村平均集體經濟收入超 89 萬元,其中 4 個村居達百萬。
以 “特” 突破,循環種養擦亮生態底色
發揮生豬養殖規模優勢,構建 “4 + N” 生豬 — 綠色稻麥及生豬 — 有機蘆筍種養循環體系,聘請專業團隊系統編制全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種養結合規劃。鎮屬農業發展公司和部分村集體西瓜大棚先行先試,細化有機沼液替換傳統肥料的可行性試驗,制定出臺 “沼液還棚” 激勵補貼辦法,鼓勵引導大戶加入有機沼液資源化利用,促成 “中禾基質 — 綠暢種業” 的糞肥產銷供應合作,最大化實現糞肥生產內部 “消化”。
以 “產” 拓鏈,集群發展振興鄉村業態
聚力挖掘本地特色農產品的食、藥用價值,提升產業規模和精深加工水平。推進瓜菜種苗研發中心建設,工廠化育苗中心實現年育苗量超 2 億株,滿足 5 萬余畝經濟作物種植需求。牽線蘇嘴蘆筍爭取技術支持,開發蘆筍凍干粉、提取液等高附加值產品。
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串聯大胡莊戰斗紀念園、藍水灣生態園、蘇嘴灣生態園等紅色資源、旅游資源,帶動果蔬采摘體驗游、鄉村觀光游等發展,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