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1】需求拉動
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現有價格水平下的商品總供給,引起了物價普遍上漲。總需求的過度增長表現為,由于投資膨脹和消費膨脹所導致的,持續的貨幣供應量超過社會商品可供量的增長,因而又稱過量需求通貨膨脹。
【2】成本推進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資的提高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
【3】結構性通貨膨脹
由于社會經濟部門結構失衡而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主要表現為3種情況:一是國內某些部門,甚至某些大宗關鍵產品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導致價格猛漲,并且只漲不跌,進而擴散到其他部門產品的價格,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
二是國內各部門勞動生產率發展不平衡,導致勞動生產率提高較快的部門貨幣工資增長后,其他部門的貨幣工資也會隨之增長,引起價格上漲,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普遍上漲;三是開放型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受國際市場價格水平影響而趨于提高時,會波及到非開放型經濟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
【4】輸入型通貨膨脹
由于輸入品價格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的普遍上漲。這種類型一般出現在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并通過國際貿易、跨國公司、開放型經濟部門等途徑在國際間傳播。
【5】抑制性通貨膨脹
在市場上存在著總供給小于總需求,或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國家通過控制物價和商品定額配給的辦法,強制性地抑制價格總水平的穩定,這是一種實際上存在,但沒有發生的通貨膨脹現象。
通貨膨脹下什么最保值
一種就是需求型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是由于全社會的需求超過供給而引發的通脹。因為在需求大于供給之后,可能就會面臨著僧多粥少的局面,即多份需求競爭一份供給。此時由于生產出來的商品不愁賣,商品生產者就會肆機提高商品價格,以獲得更多的利潤。
在需求型通貨膨脹下,大部分商品都會漲,其中漲得最快的自然是那些供需缺口大的消費產品,這些消費產品多為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重要的商品。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些商品由于不可或缺,所以價格彈性較小,就算價格漲得多也得買。
所以,在需求型通貨膨脹發生時,最保值的應該就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了。在有條件之下,可以多買一些便于儲藏的生活必需品來保值。
另一種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是由于生產商品的成本上漲,使得商品生產商不得不提高商品的價格而引起的。比如生產商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或者勞動力成本上漲等等。
如果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引起的,那么最好的保值方法自然是購買漲得最快的原材料。不過,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一般不太可能直接去購買實物原材料,此時就可以購買一些與該原材料相關的資產來保值增值。
還有一種就是結構性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主要是經濟部門的結構失衡引起的通脹。比如能源的供給不足,價格大漲,不僅會讓消費者使用能源的成本增加,而且還會使得運輸成本上升,并進一步影響到其他經濟部門,從而引發全面通脹。
在結構性通貨膨脹下,最保值的自然就是與導致經濟部門結構失衡相關產業的資產。比如若是能源價格大漲造成的結構失衡,那就可以買與該能源相關的大宗商品、公司股票等資產來進行保值。
最后一種就是輸入型通貨膨脹。輸入型通貨膨脹是由外國輸入的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比如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出現較大貶值或者進口的關稅提高時,就會使得進口產品的成本增加,此時進口商就不得不提高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售價,并引發物價全面上漲。
對于輸入型通貨膨脹,如果是因為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貶值造成的,那么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最好的保值方法就是多兌換一些外國貨幣。可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那就沒有什么好的保值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