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在湖南省東安紫水國家濕地公園,大批候鳥在此停留覓食。
東安位于湘江上游,境內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豐富的濕地資源為眾多鳥類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棲息環境和食物資源,各種鳥類數量和種類逐年增加。
白鷺正在河水中覓食。雷冬林 攝
“通過這幾年加大保護濕地,冬季在濕地公園停留的候鳥一年比一年多。”東安紫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吉平說。
走進東安紫水國家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科普展示館,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該展館展示了東安及其周邊地區的豐富鳥類資源。
“在舜皇山,游隼在森林上空出現”“井頭圩鎮八字門村,20余只白鷺在河面上覓食”……近日,在東安縣林業局候鳥保護監測平臺,巡查人員不斷從各觀察點傳來觀測信息。
位于東安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大龍江候鳥保護監測站,是一個候鳥遷徙通道和重要鳥類停歇地。每年9月到11月,這里都會有一支由管護員和林業工作人員組成的團隊堅守深山進行候鳥監測工作。
“我們在重點林區加裝了視頻攝像頭,能夠清晰地知曉有哪些候鳥來到了這里、數量有多少及它們的活動狀態。”監測站工作人員唐軍云介紹。
鳥類資源豐富的東安,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湖南省森林城市,如今已成為攝影愛好者心中的觀鳥勝地。攝影愛好者雷冬林拍鳥已有5年。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鏡頭里的瀕危鳥類越來越多。”雷冬林說,過去,他和朋友約拍候鳥的地點屈指可數,現在到處都能看到候鳥的身影。
近年來,東安縣不斷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力度,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布了《關于加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的通告》,實行24小時巡護值守;依托“湖南林業巡護系統”APP、無人機巡林、紅外相機及“鐵塔哨兵”等科技利器,構建起“天上看”“地上巡”“網上管”的生態監測新格局。
白鷺在東安縣井頭圩鎮水塘中棲息覓食。雷冬林 攝
如今,東安已監測到白鷺、游隼、鴛鴦等12目41科129種候鳥,候鳥在該縣遷徙線路總長94.4公里,途經11個鄉鎮53個村。(完)
關鍵詞: 湖南東安 普洱茶革命磚:究竟屬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