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幫我摘桃。要不是你帶科技特派員教我修剪果樹、防治病蟲害、科學疏果套袋,俺家桃子也不會這么好。”7月7日一早,商水縣鄧城鎮(zhèn)許村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標兵范丹丹,向團省委派駐許村團支部第一張耀再次表示感謝。
2007年,張耀警校畢業(yè)后,成為周口市公安局一位刑警。2009年9月,他辭掉刑警工作,報考了大學生村官,錄用后派駐許村。一進村,張耀發(fā)現(xiàn)許多田地荒草叢生。經(jīng)了解才知道,部分村民常年外出打工,顧不上種田,造成農(nóng)田撂荒。
為此,張耀賣掉自己的新房、小車,又籌借130萬元,以每畝租金1200元的價格,將村頭的86畝撂荒地流轉過來,建成了優(yōu)質葡萄園,安排30名貧困村民在葡萄園務工。在張耀的幫助下,如今許村發(fā)展葡萄230畝、晚秋黃梨150畝,安排就業(yè)崗位120個。
張耀通過考察,認為炸油條投小、利潤大、市場廣,就邀請面點師在許村連續(xù)舉辦5期炸油條培訓班,先后培訓1000多人次。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全村每年外出炸油條的村民達1000多人,人均年收入13萬元。許多人因此在城里買了房、買了車,家里建起小洋樓。
今年35歲的許洋洋、張莉夫妻倆,原是貧困戶,他們學會炸油條后,到鄭州賣早點,年收入30多萬元。在鄭州干了6年后,如今在村里建起三層樓房。
許村緊靠大沙河,村內有棵樹齡兩千多年的銀杏樹,劉秀飲馬臺遺址位于村北,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葉氏莊園位于村西,歷史文化遺產(chǎn)豐富。為了利用好這些資源,張耀和村干部跑項目、跑資金,創(chuàng)建了紅色教育紀念館、民俗文化收藏館、古法釀酒博物館,村里大街小巷都修成了水泥路,街兩旁全部綠化美化。去年種了200多畝油菜花、向日葵,引來數(shù)十萬游客,給群眾帶來3000多萬元收入。今年,許村又種植菊花300多畝、山藥200多畝。
2020年7月,殘疾人丁玉英的兒子考上大學。張耀得知后,同鎮(zhèn)分管工作的副趙天動、駐村干部康國富,為其捐款3800元。同年秋,老黨員許四新的晚秋黃梨賣不出去,張耀通過抖音發(fā)布信息,幫他解決了難題。果園旁的路僅3米寬,影響通行,2021年春,張耀通過努力,爭取到200多萬元修路款,使這條道路變成了5米寬,商販來拉果子可以直接把車開到果園里。
張耀先后被評為“河南省十大最美村官”“河南省十大杰出大學生村干部”“周口市攻堅十大領軍人物”。
關鍵詞: 揮灑青春廣闊天地修剪果樹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