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是怎樣的園林?
滄浪亭,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nèi)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襯映。
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齊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園內(nèi)除滄浪亭本身外還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樓等建筑和景觀。
滄浪亭內(nèi)有哪些景觀?
看山樓
看山樓,位于明道堂南側(cè)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撫張樹聲創(chuàng)建,取盧集詩:“有客歸謀酒,無言臥看山”之意,故名。樓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層居園之西南隅,近俯南園,平疇村舍,遠眺楞伽、七子和靈巖、天平諸山,隱現(xiàn)檻前。而今已被周圍的高樓所圍,視野近乎咫尺,舊景已不復見。
面水軒
面水軒,原為“觀魚處”,同治十二年巡撫張樹聲重修后改為“面水軒”,襲唐杜甫詩“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jīng)霜”之意,故名。此軒面北臨流,庭前古木參差交映,軒左復廊一條蜿蜒而東,兩面可行,內(nèi)外借景,隔水迎人。相傳,臨河一帶舊有湖石玲瓏,形有五百羅漢像之說。
翠玲瓏
翠玲瓏,又叫做“竹亭”,有三間房,另外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紹興初韓世忠時就有其名,取蘇子美詩“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為名。此處前后,萬竿搖空,修竹如林,粉墻竹影,滴翠勻碧,歷來為文人墨客雅游、靜觀、觴詠、作畫之地。
觀魚處
觀魚處,又名“靜吟”,莊子語“莊子與惠子觀魚于濠梁之上”故取名“觀魚處”,此處舊為“自勝軒”,康熙巡撫宋犖重修滄浪亭記曰“循北麓稍折而東,小軒曰‘自勝’,迤西十余步為屋三楹曰‘觀魚處’”可見今之觀魚處為舊之“自勝軒”,而今之面水軒實為舊觀魚處,其皆為同治重修時所改,將軒改筑亭,是因康熙時移亭于山之嶺,故在北碕處筑亭以為彌補。
仰止亭
仰止亭,襲詩經(jīng)“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名。此為半亭,始筑于同治年間,其名與五百名賢祠有關,亭內(nèi)嵌有御題文徵明小像石刻,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新亭建在遺址上,原亭為六棱六柱、六角形屋蓋式?jīng)鐾ぃ窘Y(jié)構(gòu),高6米,周長20米,頂蓋小青瓦、柱為紅色、頂內(nèi)蓋板與花額窗為綠色,亭西一米靠山處立有“講經(jīng)臺”石碑一塊。
關鍵詞: 滄浪亭的介紹 滄浪亭的環(huán)境 滄浪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