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鎮金龍村,是恩施州鄉村振興建設行動重點村之一。今年以來,恩施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一道搶抓發展機遇,秉持“紅色引領、金色致富、綠色發展”思路,以抓黨建、興產業、促發展為主線,“三色融合”濃墨重彩,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紅色”黨建引擎新動力
“紅色”是“三色”之要、立身之本。金龍村堅持黨建與鄉村振興相融合,以黨組織為“堡壘”、黨員為“先鋒”、服務為“紐帶”,強組織、固根基、建機制,健全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黨員聯戶的組織構架,搭建村民議事平臺,完善村民議事制度,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振興賦能。
圖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十字路會議舊址。新華網發 楊秀明 攝
基層組織是黨建的戰斗堡壘,紅色資源是寶貴的精神財富。1934年,賀龍率領的紅三軍在金龍村十字路召開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十字路會議。在歲月流光碎影之間,會議舊址、賀龍街、紅三軍軍部舊址今天仍保存完好。
金龍村緊扣紅色引領,為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和挖掘紅色資源,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煙草行業的大力支持,籌集資金修繕會議舊址,建設賀龍街,以紅色旅游文化為市場導向,打造精品紅旅品牌。
“充分用好紅色資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核心是進行紅色教育、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黨員干部和群眾來到這里接受紅色精神洗禮……”金龍村黨支部書記何鴻說。
圖為小學生在十字路會議舊址接受紅色教育。新華網發 楊秀明 攝
如今,“十字路會議”舊址已被湖北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當地組織黨史學習教育、支部主題黨日、專題黨課的紅色教育基地,也是旅游人群必去的“網紅打卡地”。
“金色”煙葉帶動村民富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利川種植烤煙歷史悠久,文斗是“湖北省煙葉第一大鄉鎮”,金龍村也躋身利川“萬擔烤煙村”前列。
圖為核桃園“中棵煙+高油分”核心示范區。新華網發 張小溪 攝
在推進產業發展進程中,金龍村依托煙葉傳統種植基礎,瞄準市場前景好、周期短、收益快等優勢,大興煙葉主導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開展撂荒地復墾、土地流轉,形成煙葉連片種植規模,穩定“一村一品”特色富民產業。
“在穩定規模的前提下,我們狠抓科技生產,質量不斷得到提升,煙農得實惠、有增收。”恩施州煙草專賣局駐金龍村工作隊隊長王祖龍說。
圍繞“煙葉強、煙農富、煙區美”目標,金龍村大興科技興煙戰略。在恩施州煙草專賣局和工業企業的支持下,金龍村在核桃園建成609畝“中棵煙+高油分”核心示范田。
“通過‘中棵煙+高油分’技術推廣,減少了殘次煙葉,等級結構大幅度提升,收入明顯增加。”煙農何文平深有體會地說。
今年,全村種植煙葉4418畝,較去年增加500畝;預計實現煙農收入1760萬元,較去年增加300萬元;預計戶均收入達14萬元,較去年增加1.2萬元。
“綠色”生態助農促發展
生態發展,綠色優先。金龍村堅持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深入踐行“兩山”發展理念,厚植綠色生態發展底色,逐綠而行,久久為功。
“全村有種植、養殖、藥材等9家專業合作社,形成統一生產要求和技術規范,促進綠色生態發展。”王祖龍介紹說,金龍村對500畝耕地進行“石漠化”治理,建設了350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守住耕地紅線。
圖為技術員為煙農安裝并講解斜紋夜蛾誘捕器使用方法。新華網發 張小溪 攝
金龍村堅持基本農田保育,在土壤培肥、病蟲害防控、節水灌溉等環節覆蓋率達100%;推廣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嚴格控制化學農藥施用量,不斷提高農產品品質,促進產業發展;推行“畜禽-發酵-還田”種養循環模式,采取固液分離、沼氣、微生物發酵等手段,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生物有機肥和農家肥使用率達100%,控制了污染源頭改良了土壤。同時,金龍村大力推廣“煙-糧”循環輪作,種植1000畝油菜和綠肥輪作煙葉,使耕地產出率大幅度提升。
“種養循環,變廢為寶,利用村里的秸稈加工成飼料,不但節約了成本,還減少了環境污染。”返鄉種養大戶何斌介紹,使用生物有機肥與商品化學肥對比,煙葉和玉米品質都明顯提高。
在煙草部門支持下,金龍村改建和修建60棟生態節能烤房,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烘烤煙葉,取代傳統燃煤烘烤,減少煤炭使用,降低污染物、廢氣和煙塵排放,守住碧水藍天和凈土。
金龍村“三色融合”發展,扮靚了鄉村。金龍村先后被中央組織部、住建部、司法部、湖北省授予“全國第四批紅色美麗村莊”“中國傳統村落”“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湖北省生態村”等稱號。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楊秀明、張小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