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口的分布特點是什么?
我國境內的苗族人口為9426007人(2010年),在我國56個民族中僅次于漢、壯、滿、回,位居第五位。苗族人口的分布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苗族分布。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貴州省苗族人口最多,有430萬人,占全國苗族總人口近一半。其次是,湖南192萬人,云南104萬人,重慶50萬人,廣西46萬,湖北21萬人,四川15萬人,廣東12萬,海南6萬。這8省(區、市)的苗族人口占全國苗族總人口的98%。貴州、云南和湖南湘西有較大的苗族聚居區,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有159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80萬。其他地方的苗族居住較為分散,一般以一個或幾個村寨為單位,和其他民族交錯雜居。雜居區的苗族多數都是聚族而居,自立村寨,很少與其他民族合村共寨。
為什么被稱為苗族?
苗族族稱,既是他稱,也是自稱。除湘西方言區自稱為“仡熊”、“果雄”,其他地區的苗族則多自稱“模”、“蒙”、“髳”、“苗”。漢語所稱的“苗”,來自苗族自稱。新中國成立后,根據苗族人民的意愿,經過民族識別,將族稱定為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