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仁宗是明君嗎?
“清仁宗嘉慶親政時年39歲,頗思一番振作,但是乾隆末年的一整套統治機構,早已腐敗不堪,絕非嘉慶帝所能扭轉的。漕運、鹽務、河道是清代三大要政,嘉慶帝既無力革新,也就無力緩和社會矛盾。談不上是一位明君,平庸而已。”
清宣宗道光帝
清德宗光緒(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囚帝
名載湉,4歲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歲
幼年時期的光緒
同治10年—同治13年,這個時期的光緒是1-4歲,父親是醇親王奕譞(咸豐弟弟)
慈禧一言定帝位:
同治13年,同治帝去世,慈禧召開大臣會議,并宣布由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承皇位,這是慈禧掌控的第二個幼主,便于自己掌控,辛酉政變中,奕譞也為慈禧立下了汗馬功勞
(歷朝歷代,幼主繼位,大權旁落的事情比比皆是,東漢自章帝之后,都是幼主,于是大權由外戚與宦官輪流掌政)
少帝時期(光緒元年—光緒13年)
光緒2年(5歲),開始上學,光緒學習還可以,字寫的也不錯,光緒13年,開始親政
光緒10年,中法戰爭爆發,簽訂《中法新約》
18—28歲,親政時期(光緒14年—光緒24年)
1.中日甲午戰爭,光緒主戰
簽訂《馬關條約》,割去遼東半島,臺灣等給日本,而此時的慈禧在過60大壽(光緒20年),在修園林,北方在鬧災荒
2.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光緒主變
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觸犯了一些人的權力、地位和利益,慈禧發動了戊戌政變
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譚嗣同等六君子慘遭殺害
清朝喪失了最后一次變法的機會
28—38歲,囚帝時期(光緒24—光緒34)
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變成了囚徒,囚禁10年死去
光緒生在帝王之家,有很多不幸,光緒和父親關系先君臣后父子,光緒和母親,見面都困難,見面也不能和常人一樣拉家常,皇后是慈禧侄女,光緒不喜歡,關系也很難處,喜歡珍妃,而慈禧不喜歡,從小就不能擁有兄弟手足之情
政治上慈禧是光緒敵人仇人,但同時又是光緒恩人,親人,晚年無子無女,長期過著囚徒生活,孤苦伶仃
太監李蓮英
安得海是慈禧身邊的大太監,同治8年,慈禧派他下江南做采辦,安得海得意洋洋,直隸總督曾國藩沒有做任何行動,而山東巡撫丁寶楨認為太監私自出都是大事,一方面秘密奏報安得海出都怎么處置,另外派人跟蹤安德海的行動,安德海來到山東,被丁寶楨的人給抓捕了,押到了濟南,安德海不服,而丁寶楨身邊人說,安德海是慈禧身邊的太監,要等到太后懿旨再處置,而丁寶楨說太監私自出都都要正法,沒等懿旨,安德海一行太監全部被處死,這事震動了朝野
慈安太后沒有管,而慈禧也沒有處罰丁寶楨,反而給升了總督(安德海死了后曝尸三日,有人說看見安德海的確是太監,于是慈禧和安德海私下的謠言不攻自破)
安德海的死使得李蓮英處處小心謹慎,而李蓮英也到了慈禧身邊做了大太監
李蓮英比慈禧小13歲,很聰明,善于察顏觀色,千方百計投慈禧所好,慈禧越來越喜歡李蓮英
李蓮英陪同奕譞去天津考察,給他們備下了豪華的行管館,但是李蓮英不住,和奕譞住在一個條件比較差的地方
奕譞接待客人,李蓮英穿著樸素在奕譞旁邊,服侍奕譞,事情完了回到私館,閉門謝客
回去后奕譞給慈禧報告了所見所聞,而一個官員卻上奏說李蓮英貪污納賄,最終這個官員被降級
李蓮英在光緒和慈禧之間是兩面討好,慈禧比光緒大很多,如果慈禧去世,得罪光緒的話,自己的日子就到頭了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駕崩
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后,李蓮英提出告老還鄉,李蓮英總結自己在皇宮51年的生涯——侍上以敬,侍下以寬
關鍵詞: 道光帝為什么是宣宗成皇帝千古第一昏君是誰清朝全部皇帝清朝12位皇帝列表關系圖清德宗清仁宗是明君嗎道光帝有照片嗎清宣宗是誰愛新覺羅綿寧清宣宗和明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