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書 天下第二行書簡介
俗話說“文無第一”,意思是無論寫得多好,人們都不敢自稱是第一,但有趣的是,在中國書法史上,一個真正的“大哥”打破了這個規則,這就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那大家知道天下第二行書是誰的作品嗎?
王羲之沒有自封的地位,但經不起后人的推崇,所以王羲之獲得了“書圣”的稱號,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既然有第一名,也應該有第二名。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祭侄文稿》,被后人譽為世界第二行書。
中國書法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書法作品,但只有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文稿》能被后世視為世界第一和第二。雖然這兩部傳世名作有許多修改的痕跡,但這并不妨礙它們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
公元353年4月,1667年前,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腳下舉行了老朋友的聚會。來自王羲之的41位朋友參加了這場在蘭亭舉行的盛會。會上,每個人都對酒當歌,氣氛非常熱烈。王羲之心血來潮,于是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
第二天,當王羲之醉酒醒來時,對自己的作品感到驚訝。他沒想到會寫出這么精彩的作品,但看到那些被改動的地方后,王羲之有些惱火,于是他又開始寫,但他發現無論他怎么寫,都不如他喝酒后寫的好。后來,他只好作罷。
這行書每一個字都優雅、別致,整體布局錯落有致,文筆極其流暢,整幅作品剛柔并濟,這部作品雖然有許多涂改和更正的痕跡,但仍被后人視為“天下第一行書”。1600多年來,這部作品一直是中國書法不可逾越的高峰。
讓我們看一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這部作品是顏真卿為了紀念他的侄子顏季明而寫的。在顏真卿傳世的眾多作品中,這部作品無論從整體構圖、筆墨、文字上都是其他作品無法比擬的。這部作品不僅凌亂,而且有幾十處修改和涂抹。但這部作品仍被后人視為“天下第二行書”。
公元755年,也就是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顏真卿當時是平原太守。他的弟弟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拼命抵抗,但他們仍然沒有叛軍強大。第二年,顏杲卿和他的小兒子顏季明被捕,后來被殺。顏氏有30多人喪生,只有顏真卿和其他人幸存。
三年后,顏杲卿的長子顏泉明,僥幸逃脫。之后,他開始尋找家人的遺骸。后來,他只找到了他父親的部分骨頭和弟弟的頭骨。46歲的顏真卿看著家中僅存的遺骨,聽著侄子悲傷的陳述,回憶著家人去世的各種悲慘故事,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憤怒。在極度悲傷的心情下,他開始寫這份祭奠親人的手稿。
在這種情緒下,顏真卿根本無法顧及任何構圖、結構和筆墨。悲憤沿著顏真卿的筆流淌而出,他的筆觸隨著顏真卿情感的變化而起伏,揭示了顏真卿內心的真實情感。
在顏真卿的許多書法作品中,這部作品是極其特殊的,盡管這部手稿是顏真卿在悲痛和憤慨的時候寫的。然而,這也反映了顏真卿深厚的書法和藝術造詣,所以后人尊稱這部手稿為“天下第二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