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的是汨羅江,汨羅江位于洞庭湖東側,屬于洞庭湖水系。發源于湖南省平江縣、湖北省通城縣、江西省修水3縣交界處的黃龍山梨樹堝。而端午節的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古時候人們還會在汨羅江投粽子等食物,以此保全屈原的身體。
據說屈原在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原因是楚頃襄王聽信讒言,把屈原革了職并放逐到了湘南。屈原到了湘南以后,經常在汨羅江附近走動。最后屈原不愿意隨波逐流的活著,而選擇了投江而亡。
傳說在屈原投江后,鄉民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還將粽子投進江中想以此引開魚蝦。屈原寧愿跳江自盡,也不愿同流合污這是一種值得敬佩的精神。從那之后,賽龍舟和吃粽子就成為了端午節的習俗,同時也為了紀念偉大的屈原。
屈原為什么投河而死?
屈原跳江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失敗、楚王的昏庸、新君繼位、楚國的滅亡,在政治上,屈原的思想與其他朝臣起沖突,因此,他的權力漸漸被楚王消弱,葬身汨羅江。
屈原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