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記者 方可圓: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二區,主要售賣五金工具、小家電等產品,這些商品大多是日常生產生活的必需品,與非洲市場的需求高度契合,因此這里也是非洲外商最常光顧的區域之一。
一家店的老板娘稱,最近賣得最火的是工具套裝,不僅價格實惠,一套只需80元,而且質量過硬,還能根據客戶要求進行顏色和logo的定制,滿足個性化需求。
老板娘稱最近有來自埃塞俄比亞的老客戶,通過線上看貨的模式直接遠程下單,馬上就有一批近10000件工具套裝被運往海外,它們將依托強大的物流網絡,通過“集拼倉+海鐵聯運”的出口模式,最快在30天左右的時間就能抵達目的地,在非洲上架銷售。
不過,這只是義烏作為中非貿易往來重要窗口的一個縮影,義烏商貿城的背后鏈接著全國20多個產業集群、21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品類豐富、更新迭代速度快的義烏小商品,吸引著一批批非洲商人來到這里“淘金”。
非洲消費市場升級 新能源產品銷售火爆
近年來,不斷迭代更新的不僅僅是義烏的小商品,還有非洲人民的消費市場。
許多非洲國家擁有得天獨厚的太陽能資源,并且他們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義烏的商家們抓住市場機遇,專門打造新能源產品市場區,推出光伏板、太陽能節能燈、儲能電池一類的新能源產品,并不斷孵化自有品牌。
除了購買供電型的新能源產品,非洲客商還會采購新能源汽車,將這些新興的“中國制造”源源不斷地帶回他們的國家。
展銷非洲“好物” 實現“雙向奔赴”
在“中國制造”不斷走出去的同時,義烏也對非洲市場“敞開大門”。在一間商鋪主要展銷的就是一些來自非洲的商品,不僅有來自加納的精美布扇,還有來自馬達加斯加的拉菲草小配件以及來自肯尼亞的劍麻包等。走進這里,其實更像是走進了一個小型的非洲民俗手工藝館,人們不僅可以在這里打卡購物,還可以通過這些手工藝品,近距離地感受來自非洲的異域文化風情。而像這樣經營非洲進口產品的商鋪,在義烏還不止這一家。目前,我所在的“非洲產品展銷中心”共涵蓋非洲商品超3400種,產品來自非洲14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義烏與非洲雖相隔萬里,但隨著中非貿易往來的不斷加密,兩地正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上一路“雙向奔赴”。
關鍵詞: